交传笔记的那些事儿
今天推荐一些由车企口译boydogs前辈撰写的关于交传口译特别是交传笔记的一些心得,主要涉及交传笔记过程出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交传笔记六部曲和提高口译质量的问题,干货多多值得阅读。更多口译同传相关信息,欢迎回复“口译同传”至译匠公众号了解更多。本月19日还有同传试听课,欢迎小伙伴回复“试听”至译匠公众号咨询,获取联系人方式和试听地点。
交传笔记过程出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
口译笔记是一个交传译员应具备的基本技术,但是想把笔记记好却不容易。笔者通过对多名口译初学者笔记练习的观察,总结出以下普遍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初学笔记,听和记录不能同步,听的时候忘了记忆,记忆的时候忘了听,听辨分析的时候忘了记录。最后是笔记也没有写下来,短期记忆也没有发挥出来,无法进行信息输出。
口译笔记,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录,更不是简单的速记,它是融合听、分析、记忆、记录等多个环节的多任务作业。口译员需要做到“一心多用”,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精力(effort coordination)。初学口译笔记的人,由于没有不能合理的分配,难免出现听和记录不同步的现象。
口译的精力分配和协调类似于开车听广播。开车时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但是听到感兴趣的话题,会下意识分出精力去听,油门减慢,减少车辆操控的精力。口译亦然,要学会在各个任务间进行合理的调配。当听到难点和主要信息点,需要分析时,可以放慢记录的节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听辨上。当听辨内容难度较低时,精力则向记录倾斜,加快书写的节奏,做到总体平衡,适度调配。好似大脑中植入了一个阀门,通过阀门来调配精力的分配。
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联系,可以提高多重任务的精力协调能力,实现听、写和记忆同步。第一种方法,在听一段话同时,相对匀速的写数字(按一定顺序书写,如从1到100或从100到1),听完后,复述该段内容。一定要注意书写的速度,不能几秒钟写一个数字,也不能一秒钟写N个数字,更不能一会写的飞快,一会写的比蜗牛爬都慢,一定要保持匀速。听到主要信息,需要更多精力记忆的时候,适当放慢一点写的速度。信息相对次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此外,写数字的时候,顺序不能乱。第二种方法,边跟读,边相对匀速的按照一定顺序写数字,听完后,复述。操作形式同方法一。此外,每换一个段子,数字的起点也要发生变化。如果上一段从1写到了50,那么听新段落时,起点不能选择50或49,要选一个离50尽量远的数字,避免实现在脑中形成定式,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二、听到录音或发言后,马上就开始动笔,分秒必争。有些人甚至在整个源语发言期间,奋笔疾书,一头扎进了笔记的海洋中,头也不抬一下。初学口译的学员,总是希望所有的信息都听到、都记下,不分主次,听到什么记忆什么,其实由于书写占据了大量的精力,给听辨和记忆带来了沉重负担。反映在笔记上,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笔记写了不少,却没有办法读出笔记。
出现这种问题,是没有搞清楚口译笔记的目的。口译笔记,是短期记忆的有效补充,是触发记忆的辅助手段。某种程度上,口译笔记与照片的功能有所相似。翻看相册,一张照片会让你回想起某段往事,回想起风景如画下的惬意。发言和源语言犹如风景,转瞬既逝。口译笔记如照片,将发言的信息记下,回看笔记触发对美好风景的回忆,想起发言人讲的内容。所以,口译笔记的目的是触发记忆,而非取代短期记忆。
口译时,要以脑记为主,笔记为辅。克服上述困难,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次信息分辨能力,学会抓大放小,培养选择性听辨思维。选择性听辨,可以从单句开始,识别关键词。然后扩展到听段落,识别主干意群或中心句,逐步培养选择性思维。对于篇章,在听完篇章后,说出或写出该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再用一句话进行浓缩。在记笔记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记录关键信息及逻辑关系以及容易忘记的信息(数字,日期,大小,专有名词等)。只有学会了舍,才会有所得。
三、笔记中记录大量的信息,却没有记录相关的逻辑关系吗,笔记的层次感和结构感很差。逻辑是口译的生命线,无逻辑,不口译。如果只有信息,没有逻辑联系,在输出时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凌乱不堪的现象。口译学习者,学习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录。口译笔记,是译员对发言人逻辑结构、发言内容及意图,经过分析加工后,以记录形式进行的视觉化反映。换句话说,笔记反映了你对文章的理解。逻辑,有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之分。显性逻辑,是各类关系词为提示,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容易辨识。隐性逻辑,多为句间和段落间联系,没有相关逻辑词语的过渡,而是通过语气和语境等因素表达。
第一种方法,听文章,用笔记只记录逻辑联系词语,其他内容以脑记形式记忆。听完后,看着逻辑词,复述刚才所讲的内容。该练习,既能培养逻辑联系的识别能力,又能加深对口译笔记目的的认识(笔记为辅,脑记为主)。第二种方法,在记忆笔记的过程中,出现逻辑关系,就在笔记上记下,且在纸张最左侧单独成行。养成习惯后,口译笔记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阅读笔记,就会游刃有余。
层次性,是口译笔记结构感的另一大特点。口译笔记,通过纵向书写、横向缩进、对齐叠加等有效布局,呈现层次感。口译笔记中,不仅符号可以传达信息,同时纸张上的空间和布局也可以传达相关的信息。
要形成层次感,一定要养成好的记录习惯。在做口译笔记练习时候,要严格按照笔记的布局方式,进行书写。每一行只记录一个意群,每个意群只用一个符号记录。出现主宾结构(谓语通常可以用线条来记录,不需要特定的符号)或相关的从属、递进、偏正等结构时,进行横向缩进书写。出现并列意群时,以左对齐的方式,竖向罗列式书写。让整体的布局,产生层次感,一目了然,降低解读笔记的难度。
四、笔记记下的是听不懂或听不清的词语或内容,回头解读笔记时,发现无法读出其含义。口译笔记,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录,反映的是译员对原文的理解。笔记中每一个符号,都肩负着传达信息的目的,有其存在的意义。没有听懂,胡乱记下几个符号和词语,这样的笔记没有任何意义。听不懂时,需要把精力集中到听辨上,进行理解。
在做笔记练习时,要记录听懂内容的习惯,听懂后,开始下笔,记下你理解的东西。进而养成不理解,不动笔;没听懂,不记录的习惯。
五、笔记潦草,无法阅读。笔记过程中,时间的压力,信息的压力,使得译员会情不自禁的书写节奏,字体潦草,结果最后无法辨认,影响目的语输出的流畅性。笔记的使用对象是译员个人,只需自己可以阅读即可。但是,不管你写的多快,要选用熟悉和简单以及自己最习惯的的字符,比如,你喜欢用标点,就用标点记,你熟悉图示符号,可以借用图示符号记录。符号清晰明了,不产生歧义,可以迅速的识别和提取信息。
六、笔记记不下来,许多人将其归结为不熟悉口译符号或者说掌握的符号太少,或者认为符号越多,记录效率越高,从而去拼命的创造符号。其实不然,口译符号不在多,而在精。不需要每个词,都创造一个符号。成熟的口译员,常用的口译符号只有20-30个左右。以笔者为例,最常用的符号就是箭头、线条、个别标点符号、加减号、个别汉字偏旁及几个图形符号。
发明口译符号,首先要可辨识,此外要“一符多意”,即一个符号表示一类词语或同义词、近义词。
以
为例,其可以表示与“下降”相关的所有词语,如降低、贬值、恶化、衰退、削弱、下沉等,英文可表示decrease, decline, reduce, descend、diminish, fall, drop, sink, lower、relieve, 、weaken, lessen, deteriorate devalue, degrade,
depreciate, discount、go down, fall off等。每次发明一个新的符号,不要将该符号简单绑定在这个词语上,要将与该词语相关的其他词语尽量多的写出来。此外,要实现“一符多意”,要从语言学习的源头上抓起,改变字对字、一对一的词汇记忆方式。字对字的词汇记忆方式,固化语言,就好比在一棵树上挂死,很难实现口译中的灵活转换,一旦忘词,自然就会卡壳,无法输出。学习口译的同学,要学会一词多译。遇到一个词语,要问问自己:“这个词我能不能用英语或汉语把意思解释出来?这个意思,我知道几个词汇和表达?”
此外,口译符号,需要实现有机组合。
比如城市的符号
人的符号
二者结合就是
指代城市居民、城里人、城镇人口、市民等概念。通过有机结合,大大的减少符号的数量,提高笔记效率。
七、听英文时,由于听辨能力不过关,心里上主动放弃,开始乱记。甚至出现未战先怯的心态,一听说是英文,就索性认为自己的笔记写不下来。尽管中英文在语言结构上有差异,但是在口译笔记上的记录方法是基本一致的,仍然遵循的是纵向分布、横向缩进、并列罗列、意群分割的四大原则。英文笔记,主要的问题不是记录的问题,多数人的问题出在听上,也就是输入上。听不懂,分析不出来,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了听上,自然无从下笔。其实,对成熟译员来讲,英文笔记的难度要低于中文笔记。原因如下:1、英文的是逻辑性极强的语言,语法结构严谨,主、谓、宾明显。在记录时,很容易的进行层次的分解和排列。中文,经常出现无主句以及长主语句,需要进行拆分,会影响后面的不及书写,进而影响最后的输出。此外,中文经常出现大量的并列结构,信息量大,极其考验笔记的速度。2、英文重形合,中文重意合。英文句群和篇章间的逻辑联系,基本是以逻辑词或关系词引导,显性逻辑为主,容易辨识,在逻辑听辨上消耗的精力相对较低。中文,经常是用语气和一些相关词语来过渡,一些讲话人说话含蓄或罗嗦,句群和篇章间逻辑联系不明显。大量的隐性逻辑,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整理,同时影响到笔记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英文笔记不可怕,只要听力过硬,听辨上不存在障碍,笔记不是问题。只要你会记中文笔记,英文同样可以记下来。口译要求的听力,不是BBC、CNN听懂80%,要求的是100%听懂,无任何听力障碍。如果你可以边吃饭,并听英文广播,同时又可以保证听懂,那么你的听力就是过关的。
解决这一笔记问题,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要相信自己可以听懂,不要未战先怯,主动放弃。可以先从,难度较低的英文段落进行练习,比如VOA的special English。速度较慢,可以帮助你熟悉英文笔记的体系。同时,可以体会到,在慢速、无听辨障碍状态上,自己是可以将笔记记下来的,从而树立自己的信心。同时,加大听力练习力度,随着自己听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的向standard English过渡。
八、练习材料选择不当,选择笔记练习的材料难度过大,题材太过陌生,导致笔记记不下来。在笔记的初期练习阶段,选用的材料难度要适中。不要去选择技术性很强、专业性强、速度过快、口音较重的材料,也不宜选择逻辑性较差、讲话过于含蓄的发言人的篇章进行练习,否则会由于听辨难度过大,理解困难,导致笔记无法开展。初期阶段,关键的任务时熟悉笔记,尽快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建议选用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相对熟悉的题材进行练习,不建议选用CATTI二级的官方教材作为初期的练习材料,可以采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系列进行练习。
九、文章听懂了,笔记也记下来了,在最后阅读笔记时,磕磕巴巴的,很不流畅,经常会遇到没话说、说不清的难题——思路也有,确如鲠在喉,不知如何表达。阅读笔记,涉及到双语转换,最终考验的是人的语言功底。语言的积累需要从日常做起,做习惯改起。提高语言质量的方法,可参考文末的《如何提高口译的语言质量》一文。
此外,加强视译练习,每天坚持做一篇800-1000字的视译练习,以视译促进语言质量的提高。此外,视译可以提高顺句驱动的能力以及意群切分能力。顺句驱动,是同传的基本技巧,但是也可以应用于交传的笔记解读,按照笔记的顺序进行翻译,通过一系列的连接词进行串联,灵活调整。练习方法参见林超论博士《实战交传》第61-62页。
十、学习态度问题。练习了大量的笔记,却从来不对自己的笔记进行分析,不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导致笔记进步不大。在笔记的初期学习阶段,对于自己的笔记,要学会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有待改善之处。比如说,如果某个点没有记下来,要想一下为什么记不下来,是听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还是写的速度问题。如果阅读笔记的时候,某个点上出现障碍,分析问题所在,并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改善。不分析,就不会发现问题;不发现问题,问题就不会暴露;不暴露问题,就不会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就不会有质的进步。
此外,要通过分析他人的笔记,取长补短。借鉴,不意味着照搬。口译笔记,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会雷同,决定了笔记不能照搬。要以批判的眼光去分析他人的笔记,从而将其优势融入自己的笔记,形成自己独有的笔记体系。
口译笔记练习六步曲
口译初学者,从无笔记口译转入到有笔记口译训练的阶段,往往陷入听的懂却不记不下来或者一记笔记就无法听的困境,甚至手忙脚乱,不知所措。to listening or to note-taking,that is a problem.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听辨能力不过关,不能很好的分辨意群和主次信息;二是,精力分配(effort coordination),只能将注意力放在听上或者写上,无法找到听和记之间的平衡。三是,笔记技巧不熟,没有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
口译笔记是大脑短期记忆的有效补充。用的好,会成为译员手上的大杀器;用不好,会成为译员的绊脚石。在纵写布局、并列式叠加分布、分层缩进等通用原则基础上,口译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理解习惯,设计个人的笔记体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则可以形成简洁和便利的口译笔记。
第一步——无限时中文视记练习,即看着中文文本,边进行逻辑分析,边记口译笔记。无时间限制,认真分析原文结构,进行笔记。笔记完毕后,不看原文,用中文或者英文读出笔记记录的内容。对同一个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三到四遍,直到产生最简洁有效的笔记。该练习,由于无听辨烦扰、无时间压力,初学者可以充分熟悉笔记技巧,初步设计出自己的笔记体系。
第二步——英文视记练习,步骤同中文视记练习。练习时,需体会中、英文语言差异对笔记带来的影响。
第三步——限时视记练习。以正常语速朗读文章,记录下朗读完毕所需要的时间。然后以稍长于刚才朗读时间的时间段为限,在限定时间内,看着中文/英文文本,记口译笔记。比如,如果朗读完原文的时间为1分30秒,则限定时间可为1分45秒,在1分45秒内要完成笔记,然后用中文或英文读出笔记。
如果能在1分45秒内完成所有笔记,则将限定时间定为1分35秒,然后笔记、阅读笔记。达到目标后,将时间限定为1分25秒-30秒,然后记笔记、阅读笔记。该练习,可以模拟听记时的时间压力,培养迅速的区分主次信息、选择笔记记忆点的能力。
第四步——中文听记练习。听中文原文,然后记笔记,记完之后用中文或英文翻译刚才记录的内容。同一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两遍,并将两遍笔记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多余中国学生,由于中文是母语,听力和输入不是问题。放在听辨上的精力要远远小于听英文时的精力,可以帮助学习者练习听辨及笔记的结合,练习精力分配,找到听和记的平衡点。
第五步——慢速英文听记练习。听英文原文,然后记笔记,记完之后用中文或英文翻译刚才记录的内容。同一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两遍,并将两遍笔记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体会中、英文语言差异对笔记带来的影响。尽管语速较慢,由于是非母语,对听辨的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更好的在听和记之间进行精力分配。
第六步——标准语速英文听记练习。方法同第五步。为充分消化听辨的压力,材料选取需从易到难,从熟悉的材料开始入手,难逐渐加大。材料内容,从逻辑结构清晰明了的演讲或者新闻入手,然后进入到访谈、报道、大会发言等对需要较高逻辑分析的文章上来。反复练习,最终实现手耳并行,有条不紊。
最后,提醒大家,笔记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迷信笔记。在口译过程中,永远是脑记为主、笔记为辅,笔记不可取代脑记。另外,不管是看着文本视记还是听原文听记,笔记永远是以逻辑分析和信息理解为基础的,不分析,则无记录。不理解,则无有效记录。
提高口译中的语言质量
在学习口译时,经常会遇到“没话说”的难题——听懂了,记下了,思路也有,确如鲠在喉,不知如何表达,着实有一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苦楚。
说,是完成口译任务的最后一步,说不出,说不好,也就无所谓译的好。说,是输出。要有输出,首先要有输入。语言学习是最基本的输入。要练好嘴皮子,请先从语言学习习惯入手。
首先,请重视母语——中文的学习。一次,在给国内某大学MTI的同学讲座时,我问道:“各位同学,请问在日常阅读中,在你们的床头书、案头卷中,你们有多少人在阅读中文读物?有的,请举手。”台下20多名同学,只有1名同学举起手了。随后,我问了第二个问题:“那你们阅读中文读物的频率是多少?每天都读的人请举手。”仍然是只有一名同学举手。第三个问题:“有哪位同学会读古文文章?”无人举手。其实,这简单的三个问答,却是中国口译学习者语言学习问题的缩影。
由于外语非母语,多数同学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外语学习上,耳朵里听到是外语广播,看的是外语小说,练习的也只有外语口语。口译是双语作业,中文和外语就像是口译员的两条腿。双语基础都要过硬,才会走得踏实,走得放心。有志于做职业口译的同学,请重视自己的母语学习,改变轻母语重外语的学习习惯,学会双语并重,两条腿走路。
时间紧、信息量大,是口译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口译员要分秒必争,口译员要学会把话说短,把话说简。想做口译的同学,请读一些古文。古文不是之乎者也,它是中国语言精炼美的体现,古文阅读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简洁度。此外,古文阅读可以帮你积累熟语和成语。英到中时,如能熟练应用成语和熟语,译文添彩不少,读古文可以很有效的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让你的口译不再是湖面浮萍,而成为舌尖上的艺术。
其次,请改变字对字、一对一的词汇记忆方式。字对字的词汇记忆方式,固化语言,就好比在一棵树上挂死,很难实现口译中的灵活转换,一旦忘词,自然就会卡壳,无法输出。学习口译的同学,要学会一词多译。遇到一个词语,要问问自己:“这个词我能不能用英语或汉语把意思解释出来?这个意思,我知道几个词汇和表达?”比如,“降低\减少”,不能只是down、decrease,也可以是decrease、 decline、reduce、 descend、diminish、
fall、 drop、 sink, lower、cut、mitigate等。
另外,遇到不懂的生词,不要只停在字面意思。请多查字典,把意思吃透。要养成举一反三,刨根问底,灵活转换的习惯。如果把会议比作一场战斗,那么词汇和表达就像是口译员的口粮。手里有粮,心理不慌。词汇储备越多,用起来自然越轻松。
再次,词汇要灵活转换,句子亦然。口译,是在忠实发言人源语意思的基础上,脱离语言躯壳后的在语言再加工。不是在翻译字面意思,二是在翻译话面意思。要做到脱离语言躯壳,就要学会一句多表,一句话要用多种方式进行翻译。一句多表,有三种方式。一是,更换词语,在不改变句式的情况下,输出表达;二是,更换语法,比如以从句代替分词结构、主动句转换成被动句,进行输出。三是,更换句式,长句变成短句。例如: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已有两百年历史。译文可以是:
1、Th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enjoy a history of over 200 years.
2、Th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date back to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3、Th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started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4、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started friendly exchange
不一样的说法, 一样的意思,殊途同归。要做到口译中的从容,首先要学会口译中的灵活。
此外,语言学习,要日记越累,也要与时俱进,要学习一些新词和热点词汇的用法。想做口译的同学,可以每天读新闻(故事)、听新闻(故事)、说新闻(故事)。所谓说新闻(故事),有两种含义。一是在读完或听完新闻后,请进行双语复述,将新闻讲出来。口译,是说的艺术,只有说出来,口译才可谓口译。二是,每天五问自己。一问自己是否知道今天最热点的三条新闻或者微博最热三条话题;二问自己是否可以用中文把它讲出来;三问自己是否可以用外语把它说出来。四问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是什么。五问自己是否能把自己的观点,以逻辑性的语言双语进行三到五分钟的阐述。说新闻,一可以提高自己双语表达;二可以跟进最新实施,积累信息;三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总之,译员语言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深挖洞、广积粮,大战临头必不慌。
关注译匠,回复关键词:
航空翻译 | 法律翻译 | 金融翻译 | 医学翻译 | 菜单翻译 | 同传专题 | CAT | abbyy | FQ |Lingoes | Trados | memoQ | 法律翻译笔记连载 | 实验组 | 译匠 | 墙测试 | 经典译著
置顶译匠,每天涨本事:
学习、翻译、观世界
深耕各专业领域的语言翻译
正事请联系:xperception@foxmail.com